微信扫一扫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成就非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
巴城镇勇挑
协同发展重担、产业科创重担
城市建设重担、共同富裕重担
✦ 地区生产总值从102.3亿元增至231.7亿元,年均增长7.38%;
✦ 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38.5亿元增至354.1亿元,年均增长11.64%;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1亿元增至26.5亿元,年均增长9.1%;
✦ 服务业增加值从50.1亿元增至112.6亿元,年均增长7.03%;
✦ 2021年,在全国千强镇排名第37名、全国百强镇排名第24名。
2021年10月29日,作为我市近年引进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立臻科技智能终端项目在巴城正式开工建设,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0亿元,为巴城乃至昆山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今年7月21日,由全球两大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集团与THI集团共同投资运作、总投资1亿美元的THI世和产业园在巴城启动,产业园引入半导体、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新兴项目,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
▲立臻科技智能终端项目(效果图)
10年前,昆山嘉丰盛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落户巴城,为客户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提供定制化服务。10年后,嘉丰盛精密电子已经成为一家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零部件的企业。“2016年企业建立分厂,增加了工艺产线,产品类别扩充了近3倍。”昆山嘉丰盛精密电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艳桃说,尤其是智能制造产品,2019年的营业额才1000万元左右,而到了2021年,销售额就达2亿元。嘉丰盛精密电子蓬勃发展的态势,就是巴城立足产业谋发展、不断优化全镇产业布局的生动写照。
▲派尔科创园(效果图)
▲昆山开信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漫步于巴城镇武神潭村,整洁的道路、清澈的河水、粉墙黛瓦的小楼、宽敞的停车场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瞬间刷新了人们对农村的印象。村庄里,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村民在石板街漫步,绘就了一幅幅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图景。
幸福场景的背后是巴城镇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巴城镇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持续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十年前,巴城启动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调整,14个行政村89个可翻建村庄有序开展农房翻建。如今,巴城镇累计完成翻建2268户,翻建率达48%,累计创建特色康居村44个、特色宜居村31个,并成功获评“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镇”。
▲联民村
作为“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大闸蟹是巴城的一块金字招牌。巴城镇共有大闸蟹养殖户、经营户约3700户,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名。自2010年起,巴城规划建设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按照“良种化、设施化、生态化、信息化、品牌化”的思路,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后,“一只蟹”特色品牌优势持续凸显。
▶ 2017年,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入选国家九部委联合命名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2018年,巴城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 2019年,昆山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入选江苏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名单;
▶ 2020年,阳澄湖大闸蟹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巴城镇整体纳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弥合城乡差距,让农民在城乡一体化中收获稳稳的幸福,也是巴城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的“主修课”。为此,巴城连续多年开展大闸蟹开捕节、蟹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持续拉长“蟹经济”产业链,每年吸引200多万人次前来品蟹、观光游览,实现大闸蟹全产业链产值近40亿元,创净收益超6亿元。
9月28日,2022昆山巴城重阳曲会线上开幕式隆重举行,曲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再现“玉山雅集”盛景。蔡正仁、计镇华、汪世瑜、梁谷音、岳美缇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在昆曲源头再现大雅昆曲的极致唯美,让广大观众在云端也能充分感受昆曲古韵。
在巴城,你经常会与古老昆曲相遇。一条原本寂寞的巴城老街,因为有了昆曲,焕发出全新的生机。《昆山之路》作者、著名作家杨守松在这里完成了大量昆曲资料的抢救性收集整理,完成了《昆曲之路》《大美昆曲》《昆曲大观》等一系列重磅作品,《大美昆曲》还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近年来,巴城老街先后引进了玉峰古文物馆和书画馆、昆石馆、笛子博物馆和竹刻馆等;“梅花奖”得主俞玖林、顾卫英等实力派昆曲演员先后应邀回乡,通过开办工作室等形式,助推戏曲教育、普及昆曲文化。此外,巴城版《浣纱记》的上演、“玉山草堂”的重现,让“昆曲小镇”名扬天下。
▲俞玖林工作室
为奏响“昆曲小镇”新乐章,十年来,巴城镇不断探索昆曲创新发展之路,在推进“昆曲小镇”建设中“厚植江南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江南文化”新集群,形成融历史文化展示、昆曲文化传承、传统技艺保护和名人文化集聚为一体的新格局。同时,以竹笛音乐节、长三角民歌邀请赛等活动为载体,实施“昆曲+”文化发展融合工程,将昆曲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旅游转型、融入特色发展,让昆曲在新时代的“良辰美景”中“姹紫嫣红”,在阳澄湖畔的“赏心乐事”中“满园芬芳”。
如今,随着巴城昆曲探源游、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等旅游线路的兴起,昆曲主题民宿餐厅、拾画概念书吧、昆曲酒舍等10多家昆曲产业企业也相继入驻,让古老的昆曲艺术在发源地不断焕发新魅力,也为本地百姓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
▲昆曲学社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巴城还凭借书法和昆曲两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昆曲、民歌等“拿手好戏”越唱越响,书法等“文化符号”越传越广。漫步巴城老街昆曲主题街区,在两侧得以重新修缮的明清建筑里走一走,发现昆曲如此“百搭”,从“水磨韵”昆曲主题餐厅,到“水磨雅集”文创商店,再到“汀上古韵”客栈,昆曲就这样被记在心头、唱在嘴里、穿在身上、揣在兜里,走向四方。
▲“水磨雅集”文创商店
责任编审 | 吴佳希 王懿
融媒体记者 | 李宪刚
融媒体摄影 | 张骏申 徐鹤千
融媒体编辑 | 戴贺孝慈
昆山帮展示信息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昆山新闻网均为转载其他网站信息或展现任何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内容,请联系昆山帮负者人(TEL:176-2526-6668,Mail:bang@toog.cn),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审核处理。